Cafe  

 

跟一位開咖啡店逾一年的新手老闆聊天,無意間提及咖啡餐飲的市場在台灣實在是愈來愈競爭激烈了(是有多激烈啊~~~)。他說他的朋友去參加青創協會辦的課程,有將近九成的學員都表示希望準備好要創業時,都想開家咖啡店!潛在的咖啡店加上現有己趨飽和的咖啡店(還有大街小巷都有的便利商店牌平價也還OK的咖啡),台灣的人口支持得到這個小確幸產業嗎?

 

於是現己開店店家多抱著「一年」心態,也就是最多花上一年的時間試試看選的店址有沒有人氣(跟生意),沒有的話就打包走人。一年決勝負的決定連帶的就是店裡的設備與裝潢可能都以好搬家、可打包為最高主旨 (商機亮點:有沒有裝潢公司要做咖啡店懶人包啊?)

 

這位朋友也提到有位女性同業更在四年間開了四家咖啡店 ~~

 

四家咖啡店無誤,但是是同一家在四年間換了四個地點,愈換愈有心得,而不是一年開一家新店。聽起來也不是壞事,但要確定客人是與你有保持聯絡的應該也不是不可能這麼做。

 

以往的商管課程或創業過來人都會告訴自己或是企業要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評估事業的生存可能性大不大(正常情況下是2年,但也很多公司是到過了5年才有回本),但隨著現在有愈來愈多選擇自己開業的小企業主來說,每天開店都是開銷的開始,加上生意不如預期,就變成要不硬著頭皮走,不然就早點收場改變人生事業版圖。「當下」反而比是否給自己/企業更重要的事了。

 

依作者本身在國外居住及考察的經驗來說,畢竟咖啡是來自外國的文化,到異國時喝咖啡的氛圍與消費者消費意願來看是與台灣市場有很不一樣的情況,在這裡想跟有興趣開個小店的朋友們分享我的看法。

 

1 台灣的都市/商圈規劃法:就拿咖啡文化成熟的歐美澳來說,有許多想將國外生活帶回台灣的留學生/打工度假年青人回到台灣二話不說就是開家有理念的小店,大多為餐飲類別。有的會結合自己的專長變成辦公室加咖啡店複合經營(文創、設計、攝影…等都有),將自己追求的工作環境與工作結合,這是一件好事。但以本人居住的台中市為例,常常在寬大的馬路旁看到裝潢的美侖美奐的新開咖啡店,為了呼應大馬路,咖啡店也蠻大的,常常都是卡在車陣中與漂亮的咖啡店遙望,只能告訴自己下次一定要記得來這裡喝杯咖啡。但國外的馬路多比台灣的六線道/四線道窄,有些還規劃成行人徒步區或是禁止汽車進入(完全沒有摩托車的問題因為不流行摩托車通勤法),這個時候就很適合走走閒晃,經過小店時就進去喝一杯咖啡或是直接坐在露天咖啡座看別人閒晃。台灣的小店若不是開在特別規劃的小街區,不然很難說服開車的人下來跟你消費(除非你有得來速)。

 

2 價位:台灣的咖啡品質與價格都算不錯的,但是最近在政府與民間機構鼓勵「創業」的風潮之下,有很多人第一個當老闆的念頭就是以餐飲切入圓夢計劃的落實。以台灣人口就這2300萬而且還在逐漸老化的情況下,要說服客人花上100元喝咖啡不是難事,但要說服他一週來上一次消費可能不容易,因為他的選擇很多(特別是連平價的咖啡都很易取得),加上沒時間哈啦聊天的話,不見得只能選你。回到選店址的主題,店租的成本與人潮成正比,在評估地點與商品價位後,店收入支撐得了你的夢想嗎?

 

總而言之,在台灣要做生意不是難事,但在消費者的選擇如此多的情況下,好像好店的生存己經不像以前「開久了就是你的」的定律,而是變成「適者生存」,把握住客人的心,你可以留在市場上的機會就比別人大了。

 

~~本文為作者個人所見所聞純反映時勢情形,如果有興趣交流的話歡迎寄MAIL與我分享你的想法~~

 

 

 

 

arrow
arrow

    AXCM傲骨里總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