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享過在生活找靈感(看文章請點此),其中有一個方法就是逛書店。但現在大多數的人可能最大宗的閱讀來源就是手機或網路,也有很多比較年輕的世代會跟總兼說他們看文字己經吞不下了,
圖片比較有說服力(驚),於是現在的社交網絡漸漸轉變為用圖像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而文字的深度有慢慢地從生活當中接觸得越來越少的趨勢了……
而這股趨勢也沿燒到學校囉!因為年輕世代比較常用打字的方式交談,書寫變成陌生的行為,最近連英國的劍橋大學都思考著是否取消筆試,以打字的方式取代傳統的作答方式(不是因為不會寫,而是字有點不易辨認XD)
但是閱讀還是一件讓生活可以學習到更多層面的方式,至少每天花些時間就可以學到新的觀點,總是一件好事,但要如何將閱讀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呢?可能就要靠多讀點書這個習慣取代一些些滑手機的時間,說來容易但其實轉換期也並不簡單。這次總兼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可以試著把閱讀變成習慣的辦法,讓生活中處處也可以變成人生的教室,讓自己變成更好的自己!
1不要強迫自己讀下每種類型的文章/書本
有的人剛開始學習新的語言或是新的技能總是非常熱衷,好像一天24小時都可以不休息地學習著。但這樣的方式總是三分鐘熱度的持續力,大部分的人走得並不長久。
總兼會建議找到自己想了解的方向,可以是學習的,也可以是成功人士的傳記,千萬不要強迫自己因為同學/同事都看這本暢銷書所以自己也買來看,這樣並不見得是適合你或是你需要的知識。
懂得挑選也是學習的一部分呢!
2定期閱讀,可以是每天半小時,也可以是一週一本書
每天花十分鐘累積起來也很可觀,可以先從每天或每週設定一個基本的時間範圍,慢慢讀,慢慢找到閱讀的樂趣,長期下來就變成習慣囉!
3隨身帶本書或是下載電子書到手機裡
很多人通勤的時候會閱讀,尤其是在學的學生,坐車的時候可能背背單字或是準備要考試的內容,但好像離開學校後就將這習慣給扔掉了……
大家看電影或影集時不難發現在日本或歐美也很多人在坐地鐵/捷運時會隨身帶本小書閱讀,現在有手機更方便了,還可以下載到手機裡有空便讀一下。
總兼有次在紐約坐地鐵的時候「偷聽」到最酷的就是一對很久沒見面的朋友在聊書,聊的不是在看什麼書,而是其中一位正在寫一本書,而且快出版了,真的是太令人興奮了(雖然也不認識他們XD)。
但相信這位作家一定也常常閱讀,才成為作家的吧?
4找到自己可以閱讀的環境
有的人要在非常安靜的地點才讀得下,有的人在吵雜的地方也可以讀得進(本人就是如此),所以找到自己可以進入閱讀狀態的環境也很重要,應該是心情好了就一切好說了吧XD
5少看電視少滑手機,把一些時間分給閱讀
大家可以計算一下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若是分一些給閱讀應該不會太難吧?
6利用每日的零碎時間
每天零碎的時間累積起來也很可觀,就跟每天花十分鐘的邏輯有點類似,這樣子每週要讀一本書應該不會太難,但長篇小說就不在此限,反而慢慢讀細細讀更令人入迷
7定期光顧書店或圖書館
都要培養閱讀習慣了,怎麼能沒有「書」呢?當然要定期補貨啦!
8讀書給別人聽
若是好書,相信你一定會想分享給其他人,這樣子當你說出為什麼推薦這本書的過程中,你也會思考怎麼說比較貼切,這個過程可以說得清楚,那麼也表示你也輕鬆記下這本書想傳達的內容啦
9參加讀書會與他人分享並提出個人想法
參加讀書會與分享給他人之所以不同的地方,在於讀書會是一個交流想法的活動,每位成員也都己經讀過同一本書,你必須說出你的觀點,這樣又比讀給他人聽更深入了些,而且與不同的人討論,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10以自己有興趣的主題開始練習閱讀
今天就到圖書館或書店找一本你認為自己可以讀完的書,排行榜就當參考吧!
不用統統做到,你也可以發現將閱讀變成習慣也可以是a piece of cake